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凉都
跨越千里结下“山水情缘”——广东中山与贵州六盘水协作发展结硕果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从巍峨的乌蒙山到壮阔的伶仃洋,一条珠江东奔入海,串起万重黔山与千里南国。2021年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调整后,粤黔两省建立起新的结对帮扶协作关系,中山市与六盘水市从此结下“山水情缘”。

自协作关系建立以来,中山、六盘水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劳务、教育、医疗、文旅消费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高效的合作,越来越多来自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不断注入,为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强大动能。连日来,记者深入六盘水多地采访,了解两地牵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生动实践。

大山里的生猪“跑进”港澳市场

在六盘水六枝特区新场乡松坝村,一家建在海拔1600多米深山之中的黑毛猪养殖场近年来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今年,从这里运出的生猪实现了六盘水畜牧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土生土长的六枝特区人王金涛一开始在江门的一家通信企业工作。2016年,带着一颗造福乡邻的拳拳之心,他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办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养猪人生”。从创业之初,王金涛便锚定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养殖发展道路。他充分利用六枝特区的生态环境优势,选择西藏“藏香猪”做父本,以西南地区特有的土猪做母本,培育出富硒“凉都跑山猪”新品种。

“因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我们的黑毛猪一经上市便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王金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从创业之初的2名员工、20头母猪、年出栏300头,发展到现在有员工76人、母猪3000余头、年出栏60000头,生猪养殖产能扩大了150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结合其需求,在扩大产能和对接市场等方面提供了多方位的援助。2022年,工作组为二表哥生态农业公司安排了4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提升了养殖场饲养设备自动化水平和粪污处理能力,助力降低生产成本。

“在销售端,工作组同样在帮我们积极想办法,让我们的产品走得更远。”据王金涛介绍,为了让公司的生猪跨区调运无阻碍,工作组协调相关部门指导其准备资料走流程,帮助企业于2022年11月通过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现场评审,成为少数可跨省调运活猪的企业,顺利进入广东市场和全国市场,“有了这张牌照,钱大妈等品牌主动上门合作,我们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了。”

今年4月,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还迎来生猪供港澳“开门红”,145头生猪通过海关现场监督装运,从拱北海关顺利通关直供澳门。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六盘水畜牧产品首次出口,也是贵州省今年首次出口活猪至中国澳门。

小小刺梨形成产业成为致富果

有着“凉都三宝”美誉之一的刺梨,因富含维生素C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六盘水盘州市是“中国野生刺梨之乡”的核心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刺梨为主导产业的县级市。

盛夏时节,站在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高处放眼望去,数万亩刺梨种植基地已被即将成熟的果实染成微黄。接下来,陆续采摘下来的刺梨将被送进村内的加工园,最终成为刺梨原浆等多样化产品走向市场。

2012年,以煤矿生意起家的贾西村人聂德友回到村里,决心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他发现,贾西村常年气候温和,山野遍布野生刺梨,适合规模化种植发展刺梨产业。次年,聂德友牵头成立了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还依托其建立盘州市天富刺梨产业园,带领村民们一起种植刺梨。

据聂德友介绍,起初他们每年是以约4000元/吨的价格对外销售刺梨果,利润率较低。对市场进行调研后,2021年,聂德友开始建厂对刺梨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经过三年的努力,天富刺梨产业园总投资4000万元的刺梨深加工厂已完成建设,遇到刺梨收成好的年份,每年可产出约2000吨刺梨原浆。

“建厂过程中,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支持的两笔关键资金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聂德友告诉记者,2021年工作组帮扶的510万元,帮助他们仅用4个月就建成了一条加工生产线。2022年,另一笔280万元的帮扶资金又帮助他们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冷藏库房,园区的整个生产体系全面完善。

在刺梨产业形成闭环的过程中,聂德友带动广大村民以土地资源入股分红,同时在各个生产环节提供就业岗位,村民通过多个渠道实现增收,一颗小小的刺梨真正成为当地的致富果。

两地人民像亲戚一样越走越亲

8月4日上午,2024“刺力王”六盘水马拉松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万余名跑友欢聚一堂,感受夏季清凉马拉松。记者获悉,本届“六马”的赛场上,来自中山市的300多名跑友专程组团,不远千里而来角逐“六马”,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山市与六盘水市的“山水情缘”。

中山职业跑手张志宏“打卡”过全国各地50余个马拉松赛事,对六盘水马拉松赛事尤为关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六盘水马拉松,去年错过了有点遗憾,今年终于报上名了。”张志宏表示,首次参与六盘水马拉松,既感受到“中国凉都”19℃的夏日凉爽,也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文风情,“回去后,我也会向中山的朋友介绍推广六盘水,鼓励大家来六盘水旅游、投资、跑马拉松。”

六盘水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娴表示,除了马拉松赛事的互动外,今年避暑季,六盘水还专门推出了从5月5日至12月31日,广东人到六盘水所有A级景区首套门票“全免”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随着中山市与六盘水市结对协作不断深入,两座城市间的人们互来互往更加密切,在体育、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更加频繁,缔结了深厚的友情。

去年,中山市石岐中学教师匡香华曾赴六盘水六枝特区十一中支教。经历虽然不长,但在六盘水观察交流和采风体验却给匡香华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六盘水回到中山后,有着作家身份的匡香华便以粤黔协作为题材、以支教老师为主人公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山水无穷尽》,以文学作品深情讲述粤黔协作故事。

在经历两次改稿后,匡香华日前再次来到六枝特区开展了20多天的实地采访,目前已将整部作品的上卷完善定稿,下卷创作也正在进行中。匡香华告诉记者,六盘水此行还跟当地影视协会负责人进行了沟通,未来小说出版的同时,粤黔协作题材的影视类作品也有望与观众见面。(羊城晚报·羊城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