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凉都
2024贵州两会|李巍:“富矿精开”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江南缺煤,独富贵州”,而贵州煤炭超过三分之一在六盘水,全市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保有储量230.19亿吨,素有“江南煤都”的美誉。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以“三线”建设为契机,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建设大军,在偏僻荒凉的乌蒙山腹地建起了这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然而,与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六盘水在享受资源红利、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扎实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我们立足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种全、品质优的比较优势,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战略、全省大局,聚焦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系统谋划提出能源及能源化工产业‘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即巩固煤炭产业‘一个领先地位’、加快煤电和新型煤化工‘两翼延伸’、坚持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发展’、实现能源保障产供储销‘四位一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努力打造契合时代特征、富有六盘水特色、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省“两会”召开期间,省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市长李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实际上,去年以来六盘水已经在“富矿精开”的道路上做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正加快构建,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科学配置开采方面,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共获批省级煤炭找矿项目11个,占全省的30%;加强资源配置管控,重点向大中型矿山集中,配置资源152.7亿吨、占配置资源总量的96.2%;深入实施新建、技改、提升、整合、盘活、淘汰“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在全省率先实现正常生产矿井机械化、辅助系统智能化“两化”改造全覆盖,全省首批启动建设的4个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有2个,全市煤矿平均单井规模达86.41万吨/年、保持全省第一。

在补链延链强链方面,围绕燃料和原料“两条腿”走路,加快实现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全市现有电力装机达1340.5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940万千瓦、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特别是全省首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在盘江新光电厂建成并网发电,每发一度电仅需269.88克标煤,较全省现役统调装机平均煤耗约低20%,为同类型机组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进一步理清以煤焦化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制定了“一图三清单”,明确重点打造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精深加工3个产业集群,随着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投产,焦化产业链关键环节逐步打通,预计到2025年全市焦化产能将达到1500万吨、是当前在产规模的5倍,逐步形成千亿级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全面提升产业层级、涵养产业生态。

李巍表示,为保障上述工作,六盘水把安全环保放在重中之重,一方面,将安全生产贯穿煤炭开采、煤电生产和煤化工发展的每一台设施设备、现场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生产一线的每一名人员、应急处置的每一项制度,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坚持最完备的前期手续、最先进的设备工艺、最严格的环保能耗、最完善的产业链条,高标准开展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确保新建项目的设备工艺、能耗排放等处于先进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