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凉都
六盘水:强化措施抓实“以工代赈”助力农民增收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日前,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近年来,我市强化各项措施,抓实“以工代赈”,助力农民增收。

据悉,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主要包括使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等,主要目的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其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线上线下“宣传”。我市整合乡镇、村组、驻村干部等力量,通过进村入户、院坝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开展以工代赈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同时,通过微信、网站等平台,以及在乡镇、村居政务公开栏对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务工需求等进行公示,广泛宣传发动吸纳农村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目前,已吸纳3162名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

因地制宜“推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交通、水利、乡村旅游、林业等农村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农村就业容量。目前,已推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7个,总投资77511.55万元。

聚焦重点“培训”。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受疫情影响滞留农村劳动力等“四类人员”重点群体,采用“培训+上岗”方式,有针对性开展以工代训、实操培训,切实提升务工群众职业技能,增强群众增收本领。今年以来,共对2655名“四类人员”进行培训。

精准指导“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等规定,明确对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可不进行公开招投标,采取其他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同时,通过实地督导、定期调度等方式,精准指导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每月核定务工群众劳务报酬,按程序审定公示无异议后足额发放到位。目前已发放劳务报酬3276.53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