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中心城区的水城河,经过多年的有效治理,如今不但水清岸绿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的样板,更是市民健步休闲的首选地外来游客的打卡点。
水清岸绿的水城河 刘雄 摄
水城河的华丽蜕变,是六盘水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六盘水市通过持续打造生态“绿都”着力建设幸福“凉都”的民生工程。
提起水清岸绿的水城河,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可谓功不可没。2019年,广东粤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和六盘水市水利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六盘水市合资成立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由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并以TOT模式接管六盘水市水城河运营维护PPP项目。
高质量运营 蓄力打造污水处理标杆企业
粤海水务是粤海控股下属水务板块主要平台公司,现已成长为全国性综合水务运营商,在全国16个省级行政区投资运营水务项目109个,服务超9400万人口,水处理规模逾5700万吨/日,业务规模、营收利润均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塑造了“中国水安全专家”的卓越品牌形象。
2019年10月16日,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正式接管六盘水市水城河运营维护PPP项目。自接管以来,六盘水市水城河运营维护PPP项目联合考核组对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年度考核均为“优秀”。水城河持续巩固了“臭水河”变成“景观河”“幸福河”的华丽蜕变成果,真正成为六盘水的“母亲河”。
2020年,该公司严抓安全管理,大力改善生产环境,规范污水厂生产运行和水城河维护,加强风险管控和文化建设,努力降低财务和生产成本;完善了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及应急救援物资配置、按规范配齐各类现场警示标识牌;增设德坞厂板框机操作平台、投料操作平台以及滤池反冲洗阀操作平台等;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操作劳动强度。为六盘水实现经济发展、民生安居、共同富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逐“绿”前行 为打造生态“绿都”贡献力量
服务民生一直是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的“重头戏”,百姓有所需,污水处理有所应。2021年,该公司按照《六盘水市水城河运营维护PPP项目绩效考核标准》《水城河运行维护管理手册》开展维护工作,全年共开展巡视巡查273次,更换检查井盖44个,每季度开展截污管网清淤维护工作;完成12座翻板坝大修保养与自动化改造;自筹369.97万元新增板框压滤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水环境变好非一朝一夕,需要久久为功。为把水城河PPP项目打造成为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环境优美、持续达标排放的运营示范项目,该公司通过粤海水务在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完成生产区与办公区物理隔离提升、厂区内各功能房提升、水城河翻板坝设备管理标准提升、污水厂进、出水在线监测室提升、物资库房和机修间提升以及建立标准档案室等,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运营。
2022年,该公司持续开展水城河巡视巡查156次,投入38.2万元更换检查井盖619个,开展2次截污管网清淤维护工作,对截污箱涵进行声呐探测1次,完成4#、7#翻板坝大修等;实施两厂出水在线设备、德坞厂精确加药系统优化改造、板框压滤机优化项目、签约外部高附加值工业污水委托处理等6个提质增效项目;完成六盘水污水处理厂鼓风机房和高低压配电房地基下沉整改工作。该公司主动参评贵州省“双控体系”平台,接受应急管理局监管,每周报送风险及隐患排查情况,考核分数均在94分以上,处于六盘水市前列。
截至目前,该公司下属两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近1.27亿吨,每年纳税超过2500万元,为六盘水市纳税大户之一。在此基础上,先后获粤海水务“先进单位”“三星级”“四星级”污水处理厂、“先进基层党组织”,E20环境平台“市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第二期双百跨越“2022—2023年度环境教育标杆污水厂”荣誉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六盘水市水务局“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称号,钟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水城河环保卫士”等荣誉称号。一个个鲜活的数据表明,如今的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已然可以承担起六盘水污水处理的重任。
如今的水城河畔,尽显清丽婉约,居民享受到更舒适的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走进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位于月照街道小屯社区的六盘水污水处理厂,绿树成荫、水光山色、飞鸟成群,花园式的厂区让人很难与污水处理联系起来。污水处理厂正向花园式厂区迈进。
六盘水粤海环保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小兵表示,2023年,公司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进一步助力六盘水市水环境治理,持续为六盘水打造生态“绿都”、建设幸福“凉都”贡献国企力量。(乌蒙新报记者 石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