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水城区鸡场镇的攀枝花煤矿,隶属于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建矿初期只是一家年生产能力不足3万吨的小煤矿,企业产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小等因素,一直阻碍着煤矿的发展。
机遇来自于水城区实施的煤炭产业的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让攀枝花煤矿实现了凤凰涅槃,发展成一家年生产能力120万吨的中大型煤矿,员工人数达到1200余名,企业的规模变大了,市场竞争力也增强了。
而作为攀枝花煤矿的母公司,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中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兼并重组,公司淘汰了60万吨以下的矿井,煤炭生产规模从150万吨提高到600万吨,真正改变了以前公司小、散、乱的局面,提升了公司的机械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跃说。
攀枝花煤矿通过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这也是水城区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矿优化布局,实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煤炭产业是水城区的支柱产业,为水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产能结构不尽合理、供给能力有待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方式粗放低效等问题。
为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2006年以来,水城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煤炭产业发展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按照“政府规划引导,市场化运作推进 ”的原则,深入实施煤炭产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从2006年到2013年,全面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关闭退出了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区矿井数量从175个减少到99个,初步实现了煤炭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水城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3年以来,水城区进一步加大关闭落后小煤矿的工作力度,并对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深入推动煤矿企业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不断提升煤矿单井规模,煤炭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现如今,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水城区煤矿企业已全部淘汰30万吨规模以下的矿井,规模60万吨以上矿井已成为生产主体,煤炭开发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逐渐构建起以大中型煤矿为骨干、优质产能煤矿为主体的煤炭供给新格局。
下一步,水城区将围绕“四新”主攻“ 四化 ”,紧紧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的窗口期、机遇期,进一步优化调整布局,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矿企业,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煤矿总数量由现在的57个减少至40个左右,单井平均规模为60万吨/年,规模90万吨以上的矿井占比达70%以上,总产能达3000万吨/年,煤炭产品年调运量达2500万吨以上。(李梦秋 张 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