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早谋划,提前量。民族文艺会演是2025年市委筹委会7项重大活动之一,是民族工作领域重大政治任务。按照规定,省、市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每4年举办一届。2025年将举办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六盘水市同步举办全市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做好会演工作,市民宗委提前谋划,抓提前量。自2024年8月起不间断加强与省民宗委的沟通,尽早开展演出剧目筹划、创编,是全省较早完成剧目创、排、演任务的单位。按照市领导相关批示要求,我们组织专班认真开展财政支出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将民族文艺会演所需经费列入了2025年部门预算,为会演的筹备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是早请示,重布阵。我市决定以剧目形式开展市级会演和赴省参演后,市民宗委与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认真研究,立足降低演出成本、锤炼本地创排演人才队伍,在完成赴省参演任务同时,也为我市留下优秀剧目的思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于2024年11月、2025年2月、2025年4月分别就会演承办团队、会演剧目比选、会演工作方案等及时向市领导请示和报告。为了高质量筹备会演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剧本研讨会、2次意识形态审查会,力求提供最优的演出剧本。及时成立了六盘水市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筹备工作委员会,印发《六盘水市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工作方案》,为会演筹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印发《演出工作方案》《演出应急处置预案》,提前明确各单位保障任务和工作要求;印发《演出操作手册》,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每个环节和每个时间节点,确保会演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忙而不乱。
三是小切口,大情怀。会演剧目《路,在云端》,以各民族同胞支持、参与、奉献交通建设发展的小故事为切入点,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融入六盘水市多彩的民族风情和迤逦的山川河谷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歌舞艺术、民俗民风,深情讲述了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战天斗地、克难攻坚,以团结的力量与不屈的意志,让天堑变通途,从此迈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同向奔赴共同富裕新征程的动人故事。较好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会演主题,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提供了新的素材、新的平台和载体。
四是重惠民,群众欢。组委会落实落细市政府关于民族文艺会演要惠民的要求,将为各族群众免费提供高品质会演剧目的初心贯穿于演出全过程。在首场演出期间,组织了300名市直机关干部职工代表、100名少数民族群众代表、150名企业职工代表、150名师生代表以及100名旅游团队代表观看演出;13日的惠民演出,面向离退休老干部、统战系统、民族团结促进会、钟山区和水城区各族群众演出;14日通过市县融媒体中心、贵州文体公司等平台面向各族群众和广大游客免费发放演出票。来自江西、山西、重庆、海南等地的游客观看了演出。主创人员之一的刘先生说:《路,在云端》从大家熟知的身边人、身边事切入,以感人的人物对白、精彩的歌舞表演、扣人心弦的工程场景作为艺术表现手法,对六盘水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以及“旱路立交桥”作了生动的注解,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作了生动诠释。来自山西的张女士说:你们的演出很感人,演出品质高,感谢你们!全市交通系统组织140人观看了演出,看后表示演出非常感人、非常成功、非常感谢。剧目的演出还得到了三线建设者、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人和广大游客的共鸣和点赞,演出期间掌声不断,甚至演员谢幕了,观众都还不舍得离开。凉都大剧院的工作人员说:这样的演出盛况,多年来未曾出现。
五是启新人,向未来。立足培养本地人才、培养新人和打造文艺精品的目标,剧目《路,在云端》的创作注重由本地团队打造、注重从本地挖掘和培养人才。演职人员中,总导演、编剧、音乐创作、主演、歌唱演员和舞蹈演员等均为本地创作团队。创作团队对我市民族文化资源有研究,对发掘本地民族团结故事有优势,对宣传展示六盘水市形象有激情,为确保剧目质量夯实了人才保障。尤其是主要演员、次要演员、歌唱演员和舞蹈演员主要以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师生为主体,吸纳了一部分本土演艺人员参与,既让本地编创团队和演艺人员得到了锻炼,也为剧目下一步的复排复演奠定的人才基础。比如:担任主演、主唱的除了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师生外,有来自水矿电视台的播音员、钟山区电视台的播音员、水城区文化馆的副馆长、铁路车务段的职工、六盘水籍在贵州大学读书的研究生以及在读的中小学生等,这些人员的参与,让剧目更加贴近时代,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