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水城区发耳镇新光村的柠檬橘基地里,连片的果树枝繁叶茂,成熟的柠檬橘压弯了枝头,地里套种的油菜、小麦长势喜人,满眼葱绿。
走进水城区发耳镇新光村的柠檬橘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果香气息,郁郁葱葱的橘树上硕果累累,一个个果型饱满的柠檬橘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新光村村支书王大勇正在忙着采摘果子。
“新光村种植了150亩柠檬橘,现在正是采收上市时节,每斤价格在5至6元,效益好得很。”算起丰收账,王大勇很是开心。
为了充分利用柠檬橘宽阔的间距和空置的土地,王大勇尝试引导村民在柠檬橘树下种植油菜、西瓜和小麦,发展立体套种,实现“以短养长”,林下生“金”。
“为了不让土地闲置,目前我们秋冬种已种植油菜40亩,小麦30亩,年后将种植一万株西瓜,油菜和小麦收割后,还将继续种植高粱。”王大勇表示。
据了解,2015年,王大勇在一次培训中“邂逅”柠檬橘,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在自家4亩地里试种成功后,2019年,他又带领村民以“股东+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柠檬橘150亩。目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进基地务工等方式,带动了新光村65户266人实现了就业增收。
立体套种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增产增收方式,近年来,发耳镇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断调优农业种植结构,采取果园套种、林下套种、菜园套种等模式,把发展立体套种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的传统种植模式向多元化特色农业种植模式的转型升级。这样一来既抓好了粮食生产,也抓好了农产品供给,同时,还提升了土地复种指数,助力群众守好“粮袋子”和“菜篮子”。(周瑞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