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钟山区“推动城市更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钟山区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以系统思维,突出工作重点,持续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民生品质实现新跨越。
持续推进城市“四改”。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创新征收工作模式,提高征收工作规范性,形成合力联动推进棚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官寨、大发、凤凰、德坞等城市棚户区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以黄土坡街道建设路文明巷项目为试点,全力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6个,惠及居民22137户。在背街小巷改造方面,遵循既要打造精美街巷,更要考虑保留原始文化风貌的理念,针对飞线、机动车停放混乱、绿化休闲空间不足、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进行提升治理,38条背街小巷大部分已完成改造。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新建城市道路1.5公里,新增建设公共停车位932个。对公园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小微公园项目进行建设改造,建设城市绿道、林荫路,并通过探索区域规模统筹,加强过密地区功能疏解,积极拓展公共空间、公园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保持舒适密度提高城市宜居度。
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新建居住小区达标配建幼儿园项目1个、达标配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居住区1个、新建设医疗卫生设施项目1个、建设托育设施建设改造项目2个、建有城市书屋1座。拥有全民健身中心、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田径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了100%,全面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按照体检先行、设计赋能的理念,对城市中的不同社区进行合理规划,以消除安全隐患和完善社区功能为重点,聚焦水电气路、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民生事项,开展“三线”整治,补齐消防等基础设施短板,切实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注重丰富社区供给,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养老、托幼、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大力推动电梯加装工作,植入公共空间,构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提升城市风貌。积极推进不可移动文物“四有”工作,完成县级以上2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竖立及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并对区内有价值历史建筑进行摸排,大力推进已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记者 赵庆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