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盘州市坪地乡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旅游服务产业”目标,积极推进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产业助兴的“旅游+”发展思路,以旅游产业化带动其他“三化”的发展,奋力推进坪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组织联建”强引领
构建党建联建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思路,围绕“山地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探索实施“跨村联建”党建模式,以小树林村为龙头,联合带动雨格、营上、发冲、箐口、莫西里、岔河、七官营等7个村旅游产业发展,形成8个村党支部党建联建、抱团发展的新模式。
构建跨村联建新机构。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有关站所室负责人、8个村(居)支书为成员的“跨村联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坪地乡党委书记为“跨村联建”组织机构的召集人,下设项目编制和资金争取、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旅游协会、党建引领等工作组,全面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构建联席会议召开新机制。每月定期召集8个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联建党支部工作汇报,分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搭建起党建互帮、产业互补、治理互学的平台,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
“产业联营”谋共赢
丰富旅游业态提质增效。结合各村生态环境、农特产品、文化产业、交通区位等优势特点,因地制宜挖掘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以高速互通至景区入口旅游路线为主线,形成了以小树林景区窗口综合服务业为龙头,带动雨格牛羊肉特色美食、营上康养休闲度假、发冲大棚精品水果、箐口彝族文化展演、莫西里农特产品加工、岔河骑马旅游服务、七官营生态茶园的旅游业态的发展格局,大力培育精品民宿和特色美食,既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又让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增加收入,达到了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共赢效果。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箐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基地为载体,进一步挖掘传承毕摩祭祀、彝族婚嫁习俗等省级非遗文化,常态化开展彝族歌舞展演。2022年至今,举办了三月三“敬山节”、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乌蒙赏花”、风筝节、赏月节、“满怀坪地彝乡情·凝心聚力促振兴”元宵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凭借独特的民族习俗优势,深度挖掘民间民族文化,持续深化旅游文化内涵。
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持续做强非遗品牌“王福生火腿”,依托当地“盘县火腿”传统手工腌制工艺,做大做强火腿产业,走出了一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产业新路;大力推进坪地生态茶叶发展,做强坪地手工面、彝家米酒等特色农产品牌,实现农特产品生产加工资源整合,提升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做优精品水果采摘、体验式蔬菜基地、茶叶加工体验等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大力推进旅文农融合发展,将坪地乡打造成为彝风浓厚的山地特色农旅小镇。
“治理联动”提效能
为进一步规范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诚信经营问题,各村党支部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采取集中约谈业主、上门打招呼、成立管理协会自治等方式加强管理,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如小树林创新成立“小树林旅游管理协会”,推选协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并成立协会党支部,积极开展辖区酒店星级评定,评定出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21家、两星级酒店7家,通过线上和线下开展酒店服务、餐饮服务、游客服务等业务培训5次,促进小树林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环境卫生共管。为营造良好的旅游卫生环境,各村每周至少组织开展1次集中卫生大整治,对村寨环境卫生、道路沿线垃圾杂物、破损横幅标语等进行治理,形成环境整治共管模式。如旅游旺季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旅游沿线环境情况直接关系到游客到乌蒙大草原的旅游体验,沿线各村纷纷扛起环境整治责任,共同打造干净、整洁、美观、有序的村庄环境。
乡风文明共创。各联建党支部共同构建以自治“激发活力”展新貌、以法治“定理止争”促和谐、以德治“春风化雨”淳民风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探索积分制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农村治理模式,让群众自发参与到村(居)的各项公共事务中来,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凝聚思想共识。如在各村开展“乡贤”评选活动,共选出老党员、退休干部、优秀教师、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者等“乡贤”144人,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会公益、文化传承等方面沟通协调、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文明风尚的养成,对景区树立形象、吸引游客、提升服务等有着重要意义,为坪地乡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