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采摘的蕨菜,炒腊肉吃、拌凉菜吃,香辣鲜脆。”3月13日,高亢嘹亮的声音在六枝特区电商物流产业园的直播室内回荡,主播宋佳雄手捧蕨菜对着镜头进行全方位展示,不断重复讲解挑选细节,直播间内好不热闹,不一会儿便售出了百余单蕨菜。
一天下来,宋佳雄经营的店铺可以售出上千单产品,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有丰富知识储备的宋佳雄可以算得上是直播带货的“老江湖”,但他却是学医出身,从学医到带货,宋佳雄也从忐忑不安到游刃有余。“一开始我完全是‘门外汉’,怎么开直播都不知道,在园区的辅导下,学会了直播话术、产品摆放等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创业可以轻装上阵,能卖就卖,卖不出去也没事。”说起这段经历,宋佳雄感慨颇深。
从一场直播销售额40元到10000元,宋佳雄仅用了两年,谈及他的带货秘籍,他坦言,“好的品质才是王道,无论卖出多少单,我们的品质都是始终如一的。”
六枝的蕨菜、木岗的小黄姜、牛场的辣椒、落别的樱桃、牂牁江的百香果……借用直播“流量”拉起农特产品销售“增量”。如今,在六枝特区电商物流产业园,这样的场景成了大多数创客的经营常态,直播卖农特产品的人数显著增加,创客们用一部手机、一根网线串出农特产品“云”经济,传统农业用全新的业态反哺乡村振兴。
一天卖一头牛,这是六枝特区电商物流产业园内另一位创客主播姚兴虎的记录。“当时就是消费者有需要嘛,我就直接在菜市场卖起牛肉,大家也是出于对我的信赖。”
见到姚兴虎时,他正忙于打包蚕豆,团队成员则忙着打包芹菜、野葱等产品,不到40平的库房内,每天要发出1000余件包裹。
“黔货出山”物流是关键。“过去都是车找货,货等车,物流运输业信息不对称、配载效率低,容易导致时间延误,影响蔬果新鲜程度。”六枝特区电商物流产业园负责人、特区电商协会会长夏光忠介绍道,园区内有5家物流企业,最大程度保障农特产品的保鲜运输。
在六枝特区电商物流产业园内,像宋佳雄和姚兴虎这样的创客主播有40名,他们依托于园区提供的办公、仓储、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创业孵化、资源整合等一站式平台化服务模式,搭乘电商发展的快车,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农特产品“出山”,并创造了大量新岗位。
“2023年,园区实现9800万元的产值,今年将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引进一些自动包装线、自动封装机等智能设备,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改进,进一步降低园区企业运营成本。”夏光忠说。
小网络连接大市场,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一根网线撬动了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六枝特区电商物流产业园内的一支支电商团队是六盘水各地农村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快递下乡、农产品上行,到如今逐渐迈入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电商的蓬勃发展,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发力点,为广阔乡村架设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潜能。(桂 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