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六枝特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侧记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六枝特区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采取“1234”的创建模式,把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建立一套保障体系抓细抓实

六枝特区建机制、明责任、严督查,确保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建立高级别的指挥体系。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和村比照建立相应的指挥体系,确保创建工作高位推进;制定高密度的制度措施。出台了1个总方案,制订了8个子方案,提出了10条创建方法,让创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实行高标准的督查考核。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内容,由区委督查室按照创建的要求和标准,采取随机督查、及时通报、限时整改,确保创建工作高质量运行。

运用两个平台深入宣传宣讲

六枝特区以本地平台为主,外援提升推广为辅,充分利用宣传、宣讲两个平台,加大宣传宣讲力度,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

运用本地平台,加强宣传宣讲。利用特区党校、新时代大讲堂、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等内容2000余场(次),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利用特区融媒体中心加大对内宣传。开设了创建专栏,及时宣传创建工作动态124条,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互比赶超的良好态势;运用外宣平台,提质打造推广。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媒体的大力支持,加强创建工作亮点和典型的提升,并积极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创建以来,中央、省市媒体共推广52篇,提炼亮点和经验典型12个,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各族群众心中,根植于各族群众心里。

选好用活三个抓手全面铺开

为激发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创建的热情,六枝特区选好用活三个抓手,促进了创建工作全面铺开。

“三线铸魂促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抓手,引导各族群众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积极投身到创建中来。创建以来,共组织乡村干部到“六枝记忆”三线博物馆参观20多次,参观人员1300余人,增强了乡村干部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变”改革为抓手,增加各族群众经济收入。全面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区共有8.92万户34.56万名各民族同胞通过“三变”方式参与发展种养殖业,促进了收入的增加,得到了实惠。

以示范带动为抓手,推动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六枝特区探索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以“一条主线、两个共同、三交互嵌、四梁八柱、五个认同、六个建设”为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八进”活动。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23个,精品示范点7个,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个轮子一起转让群众受益

创建的目的是让各族群众受益,六枝特区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加快了各族群众的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补好新型工业化弱点。积极改善营商环境,补好工业化发展的环境不足,牢牢把握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主线,不断推动工业企业技改提质、提升效益,如今2万吨包芯纱、特盈有机玻璃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有力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步伐。

补齐新型城镇化弱项。针对城镇污水处理、乡村垃圾处理难点,深入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和保护,对人居环境进行提质改造等。目前,全区各族群众全部实现安全饮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0%。

补牢农业现代化不足。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补牢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不够好、销路困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一产增加值连续5年实现年均增长6.28%,获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等称号。

补强旅游产业化短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补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各族群众在乡村旅游点兴办了民族食品、民族服饰等加工厂,吃上了旅游饭。目前,全区获批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318浪哨缘房车营地荣获“国家五星级营地”称号,牂牁江国际滑翔伞赛事入选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六枝特区各族群众互嵌共居、创业发展、和谐相处提供了平台,在各族群众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全区7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590户133844人建档立卡人口提前一年率先实现全域整体脱贫,六枝特区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李万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