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云端》:六盘水以歌舞绘民族团结与交通巨变史诗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7月12日晚,六盘水市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压轴大戏——情景歌舞剧《路,在云端》的登场将整场盛会推向高潮。这部作品以恢弘的艺术叙事铺展多彩民族风情,深情讲述贵州各族群众在党的引领下,冲破交通闭塞枷锁、携手奔赴共同富裕的壮丽征程,谢幕时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欢呼声,印证了它直击人心的力量。

该剧紧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线,将贵州省交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为叙事支点,横跨半个多世纪时光长河。创作团队巧妙地将苗族飞歌的清亮、彝族火把舞的炽热、布依族八音坐唱的醇厚,与开山凿路的铿锵、架桥跨堑的壮阔熔于一炉。

舞台背景以贵州层峦叠嶂的山川河谷为幕,通过多场景切换、多视角交织、多维度呈现的视听魔法,重现各族群众 “逢山开路不畏难、遇水架桥敢为先” 的奋斗群像,让观众清晰看见从“蜀道难,黔道更难” 的闭塞,到 “高速平原”“桥梁博物馆”的通达,再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的小康图景,这一跨越世纪的历史蝶变。


 《路,在云端》以“序千年祈盼”“第一幕同心共筑幸福路”“第二幕携手共建连心桥”“第三幕同向奔赴新征程”“尾声腾飞”五幕结构,编织出一曲情感丰沛的奋斗史诗。

 序章“千年祈盼”中,古老的苗族古歌与布依族叙事诗交织,舞者以肢体语言勾勒出群山如锁、江河为阻的闭塞图景,那一声声对“出山之路”的呼唤,穿越百年岁月仍震颤人心;第一幕里,苗族汉子的号子与钢钎碰撞声共振,彝族姑娘的裙摆扫过布满凿痕的岩壁,艺术化再现了各族群众肩扛钢钎、手凿顽石修筑山路的灼灼汗光,让“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念具象可感;第二幕聚焦桥梁建设,布依族织锦的经纬纹路在多媒体投影中化作桥梁钢架的线条,绣娘们的指尖与工程师的图纸在舞台上隔空对话,演绎出“连心桥”不仅跨越地理天堑,更连通各族心灵的奇迹;第三幕将舞台化作现代交通网络的缩影,高铁列车的虚影与多民族舞蹈队交织,交响乐中融入侗族大歌的和声,生动铺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各族群众乘上“发展快车” 奔向新生活的蓬勃气象;尾声“腾飞”里,象征着各民族在时代浪潮中携手腾飞的壮阔愿景。

这部作品的艺术突破,在于打破了民族歌舞的柔美与工程建设的刚劲之间的界限。舞台上,苗族银饰的流光与开山爆破的焰火交织成星河,彝族男子的山歌与推土机的轰鸣碰撞出震撼交响,布依族妇女的织锦纹样在光影中幻化成桥梁的钢索与隧道的轮廓…… 导演团队创造性运用全息投影、机械舞台与实景装置,让“天堑变通途”的历程既有“炸山开隧”的视觉冲击,又有“歌以咏志”的情感温度。正如主创所言:“每一段旋律都藏着民族的基因,每一个工程场景都刻着团结的密码”,这种深度融合让“发展之路即是民族团结之路”的主题,在艺术呈现中自然流淌。

“《路,在云端》不止是一部舞台作品,更是一部会‘呼吸'的民族团结教科书。它以艺术化的历史叙事,让观众在光影流转中触摸到交通巨变背后,以及民族大团结迸发的磅礴伟力。”六盘水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本届民族文艺会演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彰显了凉都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深度融合,诠释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正如六盘水市民宗委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这些作品不仅能在大剧院绽放,更能在乡村的晒谷场上扎根,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群众心里发芽,让奋斗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贵州民族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刚 周明 实习生 陈艳 熊妤捷)(转自贵州民族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