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不停的龙鼎工贸的维修生产线。
据来自六盘水市红果开发区龙鼎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鼎工贸)的消息,2021年一季度,公司完成总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67 %。传统的贸易业务优势依旧,新增的能源装备加工维修等业务取得明显成绩,1至3月,加工维修产业实现产值5453.67万元,在公司运营利润中占比达44.6%。
显而易见,新兴产业在龙鼎工贸的经济价值正在释放,插上转型“翅膀”的龙鼎工贸奔向新时代“星辰大海”。
龙鼎工贸,位于红果经济开发区境内。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出资方——上市的贵州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煤矿提供设备采购、销售服务。“2012年,公司刚成立,只有4名采购经理、10余个工作人员。”在龙鼎工贸办公室主任李沁璋的记忆里,那时候公司“没得规模”。
随着销售的需要,龙鼎工贸组建了自己的加工厂,从昆钢、水钢采购钢材,为煤矿生产“量身定制”非标准件,因为交货时间快、产品质量好,所以产销两旺。但因种种原因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并没太把这种“虽前景光明但挣不了大钱”的产业放在首位。
近年来,六盘水的落后产能、粗放经济被果断舍弃。而纺织、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新型能源化工、现代物流、旅游装备、物联网等符合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去引导和培育,要求“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建设”,还推行“链长制”“作战图”。
在这样的关头,路径选择已是现实的课题:到底是在“老路”踽踽前行,还是主动挖掘“新路”上的第一桶金?
“转型!”龙鼎工贸决策层达成共识,大刀阔斧地转。
转型,首要是有“拿得出”的拳头产品。依托盘州市优越的重工业基础和能源装备市场,龙鼎工贸增加了机加工件品种,除了非标准件,还有煤矿生产必不可少的锚网、铁丝网、U型棚、卡栏等40余种零部件,新增了PVC瓦斯管、螺旋焊管、智能机器人加工等生产线,在推动煤炭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每年既可为邦达能源节约上亿元的采购资金,也为公司创收千万元以上。
转型,还要有“靠得住”的合作伙伴。龙鼎工贸与中煤科工、三一重工、平煤机械装备公司等国内有名的煤机生产企业达成合作,建立西南地区运维及售后服务中心,开展采煤机、综采机修支架、刮板机、综掘机等矿山机械设备维修业务。不但能满足邦达能源所属煤矿需要,还为盘州市、黔西南州普安县和晴隆县、云南省曲靖市等周边煤矿企业提供服务,实现圈内“自给”、圈外“合作”。
转型,更要有“稳得住”的发展之基。龙鼎工贸现有员工46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人、矿井服务技术人员50人、专业综采技术服务队伍80人,与中国矿业大学、贵州大学等多家院校综合性校企合作,让各类生产要素向这里汇聚,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红果经济开发区十分关心关爱龙鼎工贸的“成长”,将其作为园区确立的首位产业——能源装备产业的重要一环,坚持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要素保障等难题,让企业轻装前进,打造新型产业集群。
占地面积670亩、总投资8.5亿元的龙鼎工贸“航母”已经启航。项目第一阶段已建设完工投产,第二阶段的电气维修车间(有电机、变压器、开关、变频器、监测监控设备维修等5条维修生产线)、煤矿支护产品生产线扩能、瓦斯治理用消耗品生产车间(拟建设煤矿井下用PVC管生产线4条、瓦斯抽放管封孔剂生产线)、皮带机托辊扩能生产线等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供给服务型企业正在红果经济开发区冉冉升起。
“转型中的龙鼎工贸,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公司行政厂长彭文国表示。(记者 颜春匀 宋 迪 晏华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