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文明城市创建 » 道德模范
以爱之名,点亮生命之光——记第七届六盘水市道德模范何东别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1年8月23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血液科,“00后”志愿者何东别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贵州省第3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那段经历终生难忘,它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缕阳光。”如今再谈及当初的决定,何东别愈发觉得正确“那位患者32岁,是家里的顶梁柱,帮助他,就是让一个生命、一个家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2021年3月的一个下午,一个来自毕节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打破了何东别平静的生活。

电话那头,工作人员的声音充满了期待:“您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了!请问您是否愿意捐献?”听到这个消息,何东别一时有些恍惚,他怀疑这是一个诈骗电话,经过一番仔细询问和确认后,他心头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既惊讶和紧张,又激动和期待。

片刻的考量后,何东别毅然选择了同意捐献。“救人一命的事,不能犹豫和退缩。”他告诉自己。

时间回到2019年6月10日,初夏时节,毕节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们走进何东别的校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开展了一场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招募活动,他们用温暖有力的话语,讲述着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和一个个因捐献而重生的感人故事。

大二的何东别坐在人群中,听着志愿者们的讲解,心中涌起了莫名的冲动,也想为某个素不相识的生命带去希望。他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确认捐献后的日子里,何东别经历了高分辨配型、体检等一系列繁琐而严格的程序。每一次采集血样、签订协议及谈话,都考验着何东别的意志和决心。“志愿者和医生非常详细地为我讲解了捐献流程及对身体的影响情况等,他们告诉我,如果不愿意了,随时可以停止相关检查。”何东别说,自己心里犯过嘀咕,但没退缩过。

8月23日,经过全面系统的前期准备后,何东别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躺在病床上,被问及捐献的感受时,他说:“没啥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能够让别人减轻痛苦、延续生命,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何东别始终坚信“志愿者”神圣而伟大。大一入校,他便加入了校园社团春晖社,并最终担任春晖社社长之职,一直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之中。

大学期间,他多次组织社团成员到边远山区小学支教,收集爱心瓶变卖后给山区孩子送书籍、文具和体育用品等,为山区孩子带去很多快乐和温暖。据统计,何东别累计组织参与30余次爱心瓶收集、20余次爱心支教、50余项大型公益活动。大学四年,何东别成绩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等,并荣获毕节市“优秀社会志愿者”、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千校千项“强国一代新青年”、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其中,春晖社组织的“青春正能量、支教山区行”服务项目荣获毕节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还斩获国奶扶贫项目青团杯西南赛区第一名,为山区孩子获捐奶粉20万元。

2021年7月,何东别毕业后就职于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机电科,从事机电技术工作。工作中,他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生活中热心助人,积极参与矿团委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领导、同事的一致认可。

“当初知道他去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感动和佩服,觉得这孩子咋这么勇敢和无私。”同事何微娜说起何东别满是赞赏,在她眼中,何东别思想前卫,喜欢帮助别人,工作很努力,与同事们相处特别融洽。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他人的光,只要我们愿意伸出援手、传递温暖和希望。”言及未来,何东别表示希望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能参加更多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宣传的志愿服务活动,现身说法消除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担忧疑虑,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新希望。(记者 钟 维 黄雅璐 实习生 马 秋 胡南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