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8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李家祥一行下沉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安顺市督察。副省长吴胜华、李睿先后陪同。
李家祥一行先后深入实地,现场核查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指出问题整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等情况,调研跨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回访抽查群众信访举报生态环境问题办理情况,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李家祥强调,要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嘱托,牢牢守住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生态环境保护要按照“落小、落细、落实”要求,进一步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走法治化道路,通过地方立法保护、依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对其他可能造成生态损害情况进行梳理,防止损害生态的问题出现或反弹。地方党委政府要明确牢牢把握守住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具体内容,要保护什么、如何保护,内容要做实、做细,要好操作、宜推广,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办得到、见成效”,全面、系统、规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与群众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一切为人民打算。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巩固“两山论”转化成果,让群众充分享受生态“红利”。
李家祥指出,生态环境建设要保持进度稳步推进,确保质量实效。企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持续跟踪行业新技术,实行先行先试,降低能源消耗。企业要承担好社会责任,把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到贵州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决策部署上来,央企和外地企业也要符合贵州关于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布局。项目建设和发展不能突破生态环境底线,要按照程序逐级上报,根据批复情况再开展下一步工作。整改工作要依法依规进行,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实行项目化、清单化、事项化整改,有计划、有时限依法进行生产。要做到建设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建成后为生态环境加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贵州日报记者 尚宇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