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正县级督学、市教育局党委委员许大超
(12月23日)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六盘水市教育局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题是“实施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助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多年来,六盘水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先后出台《六盘水市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方案(2021—2030年)》《六盘水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2021年11月9日,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聚焦‘扩大资源总量,增加优质学校;提高教师待遇,优化队伍素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三大任务,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改革目标,正式拉开了六盘水市全域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的序幕。截至2024年11月,六盘水市成功创建2所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省级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了六盘水市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零”的突破以及县县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成为6个“拥有双一类”(2所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市州之一。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六盘水市普通高中教育的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中42所(公办20所,民办22所),全省占比7.96%(全省505所),在校学生7.28万人,全省占比7.7%(全省94.50万人),专任教师570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6%,高于全省3.12个百分点。
二、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情况
目前,全市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2所,其中:一类2所:市第三中学、盘州市第二中学;二类4所:市第二中学、市第二十三中学、市第一实验中学、盘州市第一中学;三类5所:六枝特区第一中学、盘州市第七中学、市第四中学、市第七中学、市第八中学;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第十中学。通过省级第一次评估的学校3所:市第一中学、盘州市第五中学、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三、基础教育发展成效
(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一是强化教育资源供给。完成编制《六盘水市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规划(2024-2028)》,基础教育规划布局更好适应全市中长期人口发展需求。坚持城镇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五同步”原则,2021年以来,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建改扩建学校424所,增加学位21000余个。二是提升教育民生福祉。对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盘活现有闲置资源,缓解中心城区学位紧张问题。截至2024年10月,全市累计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1554个,提前一年完成省定《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2022—2025年)》化解任务。
(二)市域“教育共富”谱写新篇章。强化普通高中引领作用。组建20个高中纵向教育集团,实施名校扶弱校,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2023年,水城区代表贵州省14个县高质量通过国家县域内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认定;六盘水市第三实验中学等155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公办强校培育项目校;全市100余所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得到进一步巩固,小初高一体化办学模式基本形成。
(三)“五育融合”体系焕发新活力。一是深化培根铸魂育人。打造“大思政”课堂,全面推动“三全”育人,打造市二中“三线”文化小品、市六中“531”德育课程、市第十一中学“125时空隧道”特色课堂等系列特色课程。市二中“三线精神”校园文化传承基地、市十一中“三线红色记忆”文化育人基地、盘州一中“红二、六军团”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入选贵州省教育系统第二批“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二是强化体美育人功能。扎实开展体质健康提升行动,千方百计提升全市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选派30余支代表队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在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手球联赛暨全国青少年U系列比赛总决赛中荣获男子、女子U10二等奖,市十中、盘州五中分别在省级田径赛、攀岩、射击等多项赛事中获奖。积极开展美育活动,营造美育氛围,以音乐为“媒”、以书画为“信”,组织开展市级系列美育赛事,市十九中、市实验小学在全省班班有歌声展演活动中分别荣获省级二、三等奖,市实验小学班班有歌声视频资料被省级采用并报道;8支学校代表队在贵州省第二届合唱节中获奖。三是强化劳动教育。开设劳动教育精品课程10门以上,成功入选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2个,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9所、省级劳动教育优秀工作案例5个、省级劳动教育优秀教学案例6个。
(四)教师队伍建设塑造新优势。一是健全“强师”机制。实施“三名”培养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孵化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定点培养、一对一指导、阶梯式培养等方式,累计培养省、市、县三级“三名一骨干”10716名,建设省、市两级三名工作室245个,辐射城乡学校466余所。二是弘扬“尊师”风尚。每年选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划定“师德红线”和“行为底线”。建立师德承诺和信用管理机制,完善师德违规查处和通报问责机制,形成“全覆盖、常态化”师德师风监督体系。
(五)教育综合改革催生新气象。一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建立贯通中小幼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综合素质评估制度,着力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出台以增值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有效排除生源基础影响,真实反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效果,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内生动力,相关成果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探索推行阳光分班。研发系统程序,在28所中心城区学校“一校一案”实施同步分班,智能随机分班学生11060名,207名班主任“盲盒”随机抽班,690名任教老师科学组合配置,推进师资配置均衡、生源分配均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推进“双减”走深走实。从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全市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100%压减,培训机构预收费全过程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全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达到全覆盖。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为契机,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城乡一体优质特色发展,为加快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12月23日,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创建更多优质学校助推六盘水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作新闻发布。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六盘水市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方案(2021—2030年)》《六盘水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2021年11月9日,六盘水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大任务”和“六大工程”,将创建优质普通高中作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首位工作抓紧抓实,全面推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中42所,在校学生7.28万人,专任教师570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6%;创建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1所(其中一类2所、二类4所、三类5所)和1所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提前实现了《六盘水市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方案(2021—2030年)》所确定的“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零’的突破以及县县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
在公共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上,2021年以来,我市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建改扩建学校424所,增加学位21000个。截至2024年10月,全市累计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1554个,提前一年完成省定《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2022—2025年)》化解任务。
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上,2023年,水城区代表贵州省14个县高质量通过国家县域内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认定;在义务教育提质扩优上,六盘水市第三实验中学等155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公办强校培育项目校;在普通高中提质扩优上,强化普通高中“龙头”引领作用,组建了20个高中横向、纵向教育集团,实施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全市100余所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市基础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培育工作有新突破,小初高一体化办学模式基本形成,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此外,我市探索建立了贯通中小幼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综合素质评估制度,着力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增值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有效排除生源基础影响,真实反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效果,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内生动力,教育评价改革成果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探索推行阳光分班,研发系统程序,在28所中心城区学校“一校一案”实施同步分班、智能随机分班、“盲盒”随机抽班,分班学生总数达到11060名,207名班主任和690名老师优化组合配置,推进师资配置均衡、生源分配均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推进“双减”走深走实,从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全市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100%压减,培训机构预收费全过程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全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达到全覆盖。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以深入推进“提质扩优”攻坚行动为契机,抓住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城乡一体多元优质特色发展,为加快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杨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