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六盘水市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实效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你委对我市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政策举措,聚焦精准出实效”的建议
对照政策普惠性不强、企业知晓率不高、实效性不足、为企业降本增效力度不够以及市场主体需求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市聚焦落实惠企政策,创新举措精准服务企业,高规格部署开展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扶持培育“3221”专项行动,从政策落实、问计问需、减税降费、融资服务、创建“企业之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立体式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一)建立完善“企业找政策、政策找企业”和“政策清单”“企业清单”的“双找双清单”工作机制。围绕开展“双找双清单”专项工作,持续完善政策找到企业、企业找到政策工作机制,以“政策找企业更准、企业找政策更易”为目标,推广运用“贵商易”,精准提供找政策、找政府、找资金、找市场、找服务、找人才的“六找”服务,促进企业与政策精准匹配,确保各项政策、资金、项目等精准直达市场主体。2024年以来,全市市场主体累计注册“贵商易”平台用户154800户,注册使用率45.92%,排名全省第一。全市梳理国家、省、市、区惠企政策文件110份,政策拆解240条,创建及认领事项2783个,10560户市场主体通过“贵商易”平台申报政策支持。
(二)深入开展“问计、问需和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双问双服务”工作。按照“全覆盖、分级走访、动态调整、条块并重”原则,常态化开展“双问双服务”入企走访工作,实现注册登记企业入企走访全覆盖,精准收集问题,全力推动化解,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2024年1—6月,全市各级各部门着力开展问计、问需和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双问双服务”入企走访,共计走访新设立企业4372户,走访收集245个问题,已解决233个。
(三)强化惠企政策落实,精准推动各类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中央和省、市去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支持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定预期、健康发展。如,支持民营企业方面。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8个方面31条措施;8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5个方面28条具体措施;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7个方面25条具体举措。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8个方面36条举措,涉及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法治保障等内容。支持中小企业方面。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修订的《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加大创业创新扶持、加大权益保护和监督检查力度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全方位服务。
我市坚持把政策落实作为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助推器”,围绕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及行动部署,全力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资金、项目不折不扣精准直达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持久动力和信心。2024年以来,市级财政自筹财政资金2.18亿元,开展工业倍增激励、“四上”企业奖补、公交补贴、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工作,惠及市场主体987户。自筹资金促消费提振市场需求,共安排2500万元资金用于开展六盘水“多彩贵州·扶商助旅”促消费活动,支持餐饮、零售、文旅、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支持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截至目前已拨付870万元。认真贯彻实施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做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确保税费政策直达市场主体。2024年1—5月,全市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51615万元,其中,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减免27966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3649万元。
二、关于“增加服务温度,提振信心助发展”的建议
针对联合监管、规范执法、公平竞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效能”的工作目标,全力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推进解决执法随意、执法不公、频繁检查等问题,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规范监管执法,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开展公平竞争审查。
(一)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优化规范监管服务。全市市县两级144个部门依托贵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等平台归集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对抽查发现的违法失信行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避免监管部门重复检查、企业反复迎检,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建立抽查事项清单4494个,完善执法人员名录库,全市执法人员名录库现有执法人员4052人,检查对象库有检查对象614402户。2024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58次,随机抽查对象186户,选派执法人员98人,完成抽查检查结果录入公示113户,抽查检查结果100%向社会公开。
(二)严格规范市场准入,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照《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要求,遵循“先照后证”和“非禁即允”的登记原则,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进“非禁即入”落实落地,每月开展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情况的排查,未发现违反情况。同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决定性作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督促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出台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防止出台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政策措施。
(三)常态化开展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清理工作,持续净化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宽进严管”改革措施,建立健全经营主体退出机制,持续净化市场环境。对连续两年(含两年)以上未履行年报公示义务、未申报纳税、未缴纳社保、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以及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仍未履行相关义务届满三年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等企业,进行核查清理,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清理吊销。2024年以来共吊销814户市场主体营业执照。
三、关于“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发展添活力”的建议
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个转企”成效不明显、企业融资需求等问题,全力抓好创业就业扶持,加大品牌培育、优化金融服务,全链条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全力落实各类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助力创业就业。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和帮扶小微企业创业。落实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创业扶持补贴、培训补贴等惠企政策,为企业减负。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创业指导工作室,对符合条件且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支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申报创建。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援企稳岗,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4年1—7月,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8亿元,扶持市场主体2848个,带动就业8020人,拉动社会投资14.06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2.22亿元;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370人次共60.6万元;发放12家企业(合作社)培训补贴51.32万元;审核兑现创业扶持补贴1274人1175.9392万元;开展创业培训1318人次;累计建成9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入孵创业实体1187户,带动就业12672人;统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85万人次。
(二)全力创建全链条服务、多功能合一的“企业之家”,搭建政企服务“连心桥”。通过整合联动涉企服务机构资源,全力创建集“企业商务服务”“企业诉求接处”“惠企政策兑现”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之家”,坚持以“家”的服务理念,切实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快捷、精准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体验感和满意度。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共有涉企服务专员276人,共为企业提供需求服务2400件、活动类涉企服务278件。对纳入市12345热线“红名单”库的160家重点企业提供专席专人服务。市12345热线共接到涉及营商环境类诉求109件,转派工单109件,办结107件,办结率98.17%。梳理本级出台的惠企政策,在贵州政务服务网六盘水站点上线发布惠企政策事项,企业通过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贵州政务服务网、“贵商易”APP平台申报办理。全市公开惠企政策达2884项,其中免申即享类1949项,普惠公开类498项,申报办理类417项。
(三)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运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重视商标运用,发展品牌经济,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地区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及服务,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全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479件,有效注册商标23802件,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商标2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个。全市共办理商标侵权案件60件,假冒专利案件4件,罚没款共57万元。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六盘水煤矸石制取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专利成果转化成效突出,2023年以来转化金额达5800万元,创六盘水市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历史新高;六盘水中联工贸实业有限公司的“一种硫化锌精矿的冶炼方法”获“2024年贵州省高价值核心专利项目资助”;贵州博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获“2024年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项目资助”。全市共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900万元。
(四)优化金融服务,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繁、贵”等问题。积极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2024年一、二季度,通过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共向银行机构推荐项目767个,涉及融资需求703.45亿元。促成意向性合作项目165个、金额120.83亿元。积极推广应用贵州金服平台,引导银行、企业进驻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线上融资对接活动,提升银企对接效率。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累计注册认证企业16100户,入驻金融机构185家,发布金融产品100个,银企对接达成授信金额40.45亿元;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9.84亿元,同比增长22.84%。其中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12.39亿元,同比增长34.51%,增速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22.48个百分点。
四、关于“聚焦生产经营问题,持续推进助企纾困解难工作”的建议
2024年6月27日,在办理情况座谈会上,市政协副主席彭纪星提出要聚焦生产经营问题,持续推进助企纾困解难工作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生产经营问题,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强化惠企政策的宣传、拆解。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平台,进一步收集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惠企政策,细化拆解惠企项目,积极创建更多免申即享惠企事项,细化惠企服务事项清单及惠企政策申享办事指南,让中小企业真正看得见、够得着各类惠企政策。二是强化行政执法规范有序。坚持以规范市场秩序为导向,积极探索“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等工作机制,让监管具有温度,更多服务中小企业规范发展。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对安全风险高、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加大监管频次,对安全风险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减小监管频次,对企业努力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三是强化金融领域助企纾困。引导金融机构协调联动,创新开发本土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满足我市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融资需求,并叠加各类贷款贴息补贴政策,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与行业管理部门、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对接合作,及时掌握各类企业信息,对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有融资需求的优质民营企业,制定针对性综合培育方案,提升中小企业的金融获得率。
2024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