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良、李俊霖、潘淇、袁腾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东西部协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主动出击促进两市协作‘结亲’,共建‘友好协作’”的建议
自2021年结对帮扶关系调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中山市的区位优势,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化重点帮扶推进责任共同体建设,全方位打造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一是与中山市建立组团帮扶协作机制。中山市以综合实力前三的镇(街)牵头,组织24个镇(街)组团结对帮扶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全面开展“1+7”组团帮扶。市级强化工作统筹,采取资金项目、消费协作、教育帮扶等措施对钟山区进行拓展延伸帮扶,实现对六盘水县域帮扶协作全覆盖。二是与中山建立教育卫生帮扶机制。六盘水市27所学校与中山市23所学校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牵手工程,涵盖幼儿园到高中、职校、高校的全学段。中山市21家市(镇)医院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模式,结对帮扶六盘水市19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水城区“医共体”建设便是两地医疗合作的典型。三是与中山建立镇村、企业合作交流机制。中山市18个镇(街)26个村(社区)、32家企业、15家社会组织与六盘水市18个乡镇、105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同时,学习借鉴中山市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引导示范村、优强企业与六盘水共同打造3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目前,两市从市、县、乡、村以及学校、医院、园区、镇村等多层次、多领域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按照六盘水所需、中山所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协作。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工作需要,深挖两地合作事项,建立更多层级和领域的合作协作,提高结对帮扶的深度和广度,更好的服务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强化一二三产业优势合作”的建议
坚持以“4+”合作模式为着力点,梳理细化明确的产业转移清单目录,积极走出去对接,在六盘水优势资源和优强产业链的上下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产业链配套,着力引进一批以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技术含量高的全产业链项目和企业落户凉都,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一产方面,围绕“凉都三宝”,在资金投入、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着力,助力六盘水农特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协作资金3.8亿元,专项用于以茶叶、刺梨、猕猴桃为主的产业提质增效,盘州市天富刺梨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按照广东省的消费需求和标准,打造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生产基地7个。二产方面,两市以园区共建为引领,共同打造了1个市级和2个县级工业产业园区。以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引进中山及广东省其他地区企业10家,到位资金6.68亿元,助力水城铝制家居产业集群获“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三产方面,两市通过开展旅游资源互推、客源互送、企业互进、政策减免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中山市民到六盘水观光旅游。2022年引进广东中山市映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水城古镇,避暑旺季期间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成为游客、市民“网红打卡地”;2023年、2024年均发布了中山市游客到六盘水旅游优惠政策,向中山市旅游协会会长罗玲颁发“中国凉都·六盘水旅游推介官”聘任证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一二三产优势加强合作,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群众。
三、关于“优化扶持政策措施”的建议
为发挥招商引资在东西部协作中的作用,吸引支持更多东部企业落户六盘水,制定出台了《六盘水市进一步深化新阶段东西部协作产业协作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试行〉》,从生产要素、产业发展、人力资源、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等方面明确了5类19条支持政策。下一步,我们将贯彻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认真落实惠企政策,提升东西部产业协作水平。
四、关于“完善消费协作体系”的建议
从平台搭建、市场导向、消费习惯、宣传引领等方面着力,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六盘水优质农特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六盘水市农投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在中山市及大湾区设立了办事处,为两地消费协作搭建了平台。乡里乡亲等民营企业在大湾区设立消费协作专馆“贵粤荟·中山馆”“水城羊肉粉”“水城春广东品鉴中心”等各类产品展示窗口。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789万元,专项用于六盘水特色产品展销推介和奖励扶持。同时借助中山宣传媒体、地区品牌和销售渠道,六盘水的猕猴桃、刺梨、茶叶、红米、食用菌、人民小酒、岩脚面、盘县火腿等优特农产品成功打入中山市场,六枝岩脚大畅面业获得“圳品”认证标识。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大推广力度,大力推动黔货出山。
2024年7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