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胜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解决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问题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科学制定供暖方式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创新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方式,经咨询能源、供电等领域专家,从全市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分布和实际情况来看,充分利用学校屋顶和学校边坡资源,在满足建设条件和承载力、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并具备一定安装规模容量,学校采取“光伏板发电+空气能热源+中温型暖气片”方式取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目前,水城区已投入120余万元,在海坪街道海坪小学安装供热主机5台、增压水泵和循环水泵6组、保温水箱32.5立方米、暖气片160组,采取“空气能+散热片”模式为师生提供供暖;盘州市利用学校闲置楼顶在盘州文笔小学等42所学校安装光伏板发电板,装机容量3708.63千瓦,用于学校照明、师生取暖等,受益师生8000余名。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调研和总结经验,拟制定创新学校取暖方式相关方案,在全市有条件的农村高寒地区学校推广使用,并根据地方财力和现实需求自主实施。
二、加强学校供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一是各级教育部门积极争取支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十三五”以来,市级统筹各类资金在262所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幼儿园)教室(活动室)或学生宿舍(幼儿睡房)安装空调3526台、在248所学校(幼儿园)安装电暖器1984台、在82所学校办公区域安装电取暖桌1145张。二是根据农村学校发展现状,结合全市农村教育资源情况,依据《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等,市教育局制定了《六盘水市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等政策文件,将农村学校供暖设施设备纳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农村学校师生冬季取暖需求。
三、加强学校供暖经费保障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冬季取暖问题,多次就学校冬季供暖系列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解决学校供暖费相关措施和办法。目前,有关学校取暖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从生均公用经费、教育性收费和非税收入总量提取一定比例支付。二是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近三年来,市级累计统筹资金1490万元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室、学生宿舍等相关取暖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联合发改、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向省级有关部门对接汇报,积极争取将学校师生取暖费列入省政府收费目录或财政预算,以解决供暖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等费用,保障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
四、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取暖
一是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2022年,全市以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把能源及能源化工作为首位产业,全面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升级。全市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率先在全省发布《六盘水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为全市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氢能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为各级各类学校供暖供能提供支撑。二是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充分利用国家整县推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项目,引进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合作,在盘州市英武镇等9个乡镇(街道办)74个项目点实施光伏发电(含盘州市刘官镇刘官中学等项目学校42所)。充分利用学校闲置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并网,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等方式,有效解决农村学校照明和冬季供暖运行的问题。目前,项目已完成并网申请及接入报告提交36个、完成初步踏勘38个。
五、加强部门联动协作
一是统筹推进项目谋划。以省和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为契机,加强与发改、工信和住建等部门的沟通,提前统筹推进项目谋划。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321所农村学校学生宿舍淋浴设施(含取暖部分)、教室和学生宿舍(睡房)供热设施的摸底工作,待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政策调整后,以便及时建立项目库争取支持。二是加强供暖设施安全监管。市、区教育系统联合消防等部门多次深入全市部分供暖学校开展安全大检查,重点从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供暖前安全检修、供暖系统运行调试以及应急演练开展等方面进行督查,不断强化供暖学校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全面筑牢安全防线。三是加强部门对接沟通。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项目支持。同时,市教育局积极主动与财政、发改、住建、能源、供电以及各市(特区、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对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问题政策依据跨部门开展会商和研判,充分吸纳各分办部门和各市(特区、区)教育行政部门意见,为进一步争取农村高寒地区学校供暖政策支持,在农村高寒地区学校推广创新型取暖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2024年7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