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晓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给予六盘水市能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更多支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已聚集装备制造企业74户,其中能矿装备企业41户,具备采煤机、掘进机、刮板机、液压支架、单轨吊等15种矿用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刮板机年产能230台、皮带机年产能174台,转载机年产能25台,变频器年产能100台,锚网、铁丝网等年产能96万张,卡栏年产能50万套,PVC瓦斯管年产能700万米,托辊年产能4000个,阻燃输送带年产能30万米,螺旋管年产能2000吨,掘进机年产能50台,液压支架年产能1500架,选煤机年产能15套。已初步形成集矿山机械成套设备生产、维修再制造、零配件加工以及电镀等配套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矿用产品基本实现本地煤矿企业消化应用,同时辐射至毕节、重庆等周边地区。
二、工作开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把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板块”培育发展作为推进落实省十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统筹推进能矿装备、旅游装备、山地特色农机、应急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能矿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领衔专班推进。调整完善“2+7”产业体系,把能矿装备制造作为重点任务一体推进。
(一)争取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方面,帮助贵州誉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六盘水市红果开发区龙鼎工贸有限公司等11户能矿装备制造企业申报省级专项资金1085万元用于推进项目建设;基金方面,指导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精准包装综合采综掘设备生产、研发及升级改造项目(二期),积极申报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支持,获得基金7000万元。
(二)制定激励政策服务企业。为支持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按照2021年出台的《六盘水工业倍增激励办法(试行)》,今年3月份召开“2022年度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表扬激励大会”,为339户企业兑现工业倍增行动激励资金5180万元,分别较上年的183户、3025万元增长85.2%和71.3%,其中,能矿装备企业11户、资金140.23万元。
(三)积极做好企业走访帮扶。一是深入企业开展服务。以开展工业经济稳存量提增量专项行动为抓手,成立装备制造专项工作组,开展停产减产企业上门服务,精准掌握企业面临的困难,整合全市资源全力协调解决,推进企业复产达产。二是结合全市“双问双服务”工作开展,制作“六盘水市服务企业联系卡”发放到全市规上企业,扎实推进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六盘水市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就企业技能型人才培育在技能培训、等级认定、实训实习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三是建立六盘水市领导联系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由11位市领导对12户能矿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挂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四)搭建平台开拓市场。持续完善“六盘水工业产品产销线上平台”,扩大产销对接会影响力,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综合网购市场,打造永不打烊的“六盘水工业产品产销对接超市”。截至目前,已推送35户能矿装备制造企业148类产品到线上平台,推进产品供需对接常态化。
(五)煤矿设备准入条件制定情况。针对您提出的“根据六盘水煤层赋存条件,积极研究制定适应六盘水市复杂地质条件的煤矿设备准入条件,提高本地自主研发生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有关建议,经认真研究,制定煤矿设备准入条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规定不相符,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加强对煤矿机械生产企业的培养和支持,在能矿装备及智能化装备制造方面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整机装备牵引、关联配套协同”的思路,着力打造“1+3+N”(“1”即重点发展煤机装备制造核心产业;“3”即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煤层气装备制造、环保应急装备制造等3个潜力产业板块;“N”即配套发展市场贸易、维修服务、科技研发、供应链金融等多形式、多元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能矿装备产业体系,推进能矿装备制造成套化、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一)强化资源整合。依托贵州誉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创新能矿装备互联网平台运营模式,从到矿时长、备品备件、售后服务等方面发力,打造本地企业备品备件超市,探索原材料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煤炭企业多方共赢的合作方式,实现供给侧、需求侧高效衔接。
(二)优化产业布局。统筹考虑市内各产业园区实际,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多元协同发展。持续推进红果开发区能矿装备生产制造核心区打造,进一步深化六盘水高新区能矿装备产业互联网及装备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在六枝特区、水城区、钟山区围绕装备维修、关键基础配件制造、应急环保装备制造及口杯小镇、火炉小镇等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在全市形成“一核一平台多园区”的能矿装备错位发展格局。
(三)强化智能升级。着力打造以产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全力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培育形成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市内领军企业积极与技术优强企业及高校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坚持合作研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围绕产品性价比、售后服务、智能化兼容等功能特点,做精做优主打产品;按照“研发一批、储备一批、销售一批”思路,以综掘机和采面“三机”为主攻产品,推动综掘机向掘锚一体智能化发展,推动能矿装备智能化、高端化全产业链发展。
(四)强化配套协同。探索在盘州市建立西部钢铁交易市场,为装备制造发展奠定原材料基础;引进和壮大一批能矿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件生产企业,着力突破液压油缸、高压胶管、电液阀、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生产;加快电镀、模具、铸造、锻造、喷漆等装备制造基础配套工艺布局,着力提升产业配套协作能力。
(五)强化技术创新。鼓励引导本地重点能矿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突破现有技术短板,提升自主生产研发能力。同时,鼓励市内高校在现有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类等专业基础上,瞄准市内产业发展需求,开设部分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为我市能矿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2023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