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建议办理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80号建议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李茂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六盘水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市发展锂电产业具备一定优势条件

(一)资源储备丰富。一是锂矿资源方面,六枝平桥萤石(锂)资源探获氧化锂资源量约25.1万吨,预测13.56平方公里范围内氧化锂资源量超50万吨。二是锰矿资源方面,水城区软锰矿探明储量3000万吨,钾钠钙镁杂质少,尤其适合用于生产电池级锰钴镍原材料,为我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三是煤炭资源方面,我市煤炭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241.60亿吨,2021年全市实现原煤产量5901.43万吨,到2025年全市规划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煤炭及焦化产业,是我市发展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保障。

(二)产业雏形初具。全市已建成投产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相关企业6家,2021年全产业实现产值1.98亿元,实现营收1.5亿元。其中正极材料生产企业1家,贵州合众锰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3万吨/年电池级硫酸锰生产线。负极集流体生产企业1家,贵州中鼎高精铜箔制造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3000吨高精铜箔生产线,可生产铜箔等负极集流体材料。电池制造企业3家,贵州东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18650锂电池(数码、储能、小动力)3C—5C锂电池,目前可年产1.5亿Ah锂离子电池;贵州丹尼尔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快充型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电池的专业生产企业,目前可日产10万只快充高倍率电池;贵州国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可年产锂离子电池2000万只。充电桩生产企业1家,盘州罗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可年产新能源充电设备2000台。

(三)产业配套有特点。电力供给方面,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是高载能产业。我市共有发电站209个,总装机容量1208.085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870万千瓦,能够为产业提供稳定的电源供给,降低生产成本。铝及铝加工产业方面,我市以双元铝业10万吨电解铝产能为依托,打造铝产业“三链两集群”,形成了省内链条最完整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刚刚建成的箔轧生产线,可为生产制造锂电池铝外壳、铝箔等配套产品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玄武岩纤维产业方面,我市2家玄武岩纤维生产企业产能已达到2万吨,是全国玄武岩拉丝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玄武岩纤维具有热传导系数低、介电系数高、耐温性佳(-269~700℃)、抗辐射等特点,可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托盘和电池壳的生产制造。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产业调查研究。按照靠近资源、靠近市场布局思路,以资源分布、产业基础、要素成本为关键因素,组织业务骨干“下园区、进企业”开展长期调研,全力摸清我市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厘清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实现产业集群发展途径,重点推进锂盐类正极材料、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铜箔铝箔制造等产业关键环节做大做强,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形成集聚发展。着重在六枝经开区、盘北经开区、水城经开区布局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

(二)巩固扩大资源优势。一是基于六枝氧化锂资源,引进贵州新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六枝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30万吨的磷酸铁锂项目,实现氧化锂资源转化成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业化生产零的突破。二是充分发挥全市煤炭资源优势,引进山西美锦能源、贵州镕锂新材料等企业,着力突破“煤焦化—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路径,培育打造全市负极材料产业集群。

(三)做深引强扶优功课。一是积极对接省化工产业研究院帮助指导六枝经济开发区申建化工园区工作,相关手续正在积极准备中。二是积极谋划萤石及伴生粘土锂等多金属矿提锂制备碳酸锂技术与综合利用等科技攻关,2020年,已向贵州锂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贵州含锂粘土矿综合利用半工业试验研究》支持市级资金50万元;2021年,帮助贵州三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贵州六盘水地区锂多金属矿床成矿机理及资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争取到省级资金51万元,并获2021年度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

(四)争取省级政策支持。一是争取省锂电新能源在六盘水市的产业布局。在《2022年推进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培育打造六盘水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集群、构建“黔西南—六盘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的产业布局。二是帮助磷酸铁锂项目争取到省新动能基金4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

(五)狠抓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全市共有在建、拟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项目13个,总投资111.25亿元。其中新仁新能源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一期1、2条生产线已建成;合众锰业3万吨电池级硫酸锰技改升级项目已完成,已启动5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并围绕全产业链条建立招商项目库,谋划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招商项目20余个,涉及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配件、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利用等全产业生产环节。

(六)夯实产业要素保障。为尽快推进六枝磷酸铁锂项目建成投产,认真梳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着力解决10千伏电力不够、用气不够和成本过高的问题。并加强与贵州电网公司对接协调,推进220千伏线路的建设工作,全力保障磷酸铁锂项目一期用电需求。同时,用气线管已建成一期满足2万吨磷酸铁锂生产需求,二期建设已完成70%工程。并推动中石油天然气销售贵州分公司与六枝国贸燃气公司开展洽谈合作(以磷酸铁锂项目修建的供气专线合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产业顶层设计。一是完善产业推进机制。组建以分管市领导为召集人,相关部门、市区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发展推进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二是深入研究、科学谋划,综合考虑我市资源分布、产业基础、要素保障等因素,制定六盘水市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计划,明晰产业发展目标和思路。

(二)深化产业谋篇布局。结合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布局、市(州)间产业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突出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一是依托我市锂矿资源,突破黏土伴生锂提取技术,尽快释放锂资源优势;加快六枝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建设,抢抓正极材料市场布局机遇,扩大前驱体、正极材料、锂盐生产规模,补齐锂盐产业的短板,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二是充分发挥我市焦化产业优势,着力突破“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路径,打造西南地区负极材料生产基地。三是依托我市特色锰加工产业、铜箔产业、铝及铝加工产业、玄武岩纤维等产业,鼓励鑫泰源、合众锰业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为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提供重要产业配套。

(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一是鼓励新仁新材料等企业,强化技术合作,攻克萤石伴生锂资源开发利用难题,推进氢氧化锂、碳酸锂等锂盐材料制备的技术研发,着力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是积极引进杉杉股份、中伟新材料等企业优强企业,鼓励园区企业加强与中科院物理所、武汉理工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负极材料研发中心。三是支持合众锰业等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创建研发平台,提升高纯度电池级硫酸锰生产水平。

(四)强化要素服务配套支持。一是实施水、电、路、气、讯、供排水、物流等重点工程项目,完善产业要素保障体系建设。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认真梳理国内头部企业名单,精心包装招商项目,积极招引头部企业到我市布局项目。三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及培育力度;鼓励六盘水市师范学院、六盘水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相关专业,培育和储备本地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专家体系,为制定产业规划、政策提供咨询建议。

(五)加强向上对接争取支持。全力争取国家、省各项政策支持。一是积极对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力争将六盘水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纳入《贵州省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规划》,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二是用好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金等资金支持政策,积极组织梳理包装产业项目争取省级资金支持,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三是逐项落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各项支持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7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