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煤焦化产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焦化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六盘水市焦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炼焦煤基地,是国家确定的“十四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称。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241.60亿吨,保有储量230.19亿吨,全市炼焦煤占全省的88.7%;2025年六盘水市预计原煤产量达1亿吨,除电煤等必须保障的计划外,可以为焦化产业提供不少于5000万吨原煤供应,能够支撑2000万吨焦炭生产的原材料供应。二是市场需求。六盘水境内炼焦煤硫分普遍较低,煤质优良,焦炭的热强度、反应性等各项指标优异,广受钢铁企业欢迎,周边市场尤其是炼钢企业对六盘水市的焦炭产品认可度较高,许多钢铁企业均把六盘水焦炭作为必配原料焦。据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长江以南各省焦炭产量12000余万吨,生铁产量36000余万吨,焦炭缺口6000万吨左右,广东、广西、湖南等周边地区对焦炭的外进需求约1200万吨,需求缺口较大。
(二)产业现状。我市现有正常生产焦化企业2家,产能300万吨/年,分别是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200万吨/年、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吨/年。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配套建设了5万吨/年苯加氢和1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装置,对焦化过程产生粗苯、焦炉煤气等副产品进行加工利用,延长焦化产业链。2021年,全市苯加氢(苯、甲苯、二甲苯、重苯等)产品产量4.4万吨,液化天然气(LNG)7.3万吨,化工产品主要销往云南、四川、重庆、广东、湖南等地。2021年,全市焦炭产量420.33万吨,完成产值121.23亿元,同比增长40.11%。2019年我市发布了《六盘水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2021年3月5日,在全省率先实现“四个第一”示范试运营(第一家制氢工厂、第一家加氢站、第一辆氢能公交车、第一辆运氢管束车)。我市“煤—焦—化—气”一体化产业链基本形成,已经拥有了从煤炭、焦化、煤化工到氢燃料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二、推进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创新发展。一是完善我市产业规划。2022年6月30日,印发了《六盘水市焦化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我市焦化产业发展目标及方向,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有序推进焦化项目建设。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对我市焦化产业发展的支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已启动《贵州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期调整,为我省焦炭产业发展、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冶金焦生产基地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强化企业服务,促进技术攻关。一是积极开展企业走访服务,做好政策宣传服务。研究制定《2022年“千企面对面”服务行动方案》,将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贵州省六盘水市旗盛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盘州市宏盛煤焦化有限公司等公司作为重点走访对象,通过走访企业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厘清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研发活动。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联合能源、税务等部门开展走访服务,对研发经费归集、研发报表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经费认可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开展企业研发支出财务归集等相关知识培训。印发《市科技局关于对2020年度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后补助的通知》,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获补助资金3.32万元。
(三)引进优强企业,推动项目建设。一是引进山西美锦、福马碳材、贵州镕锂等优强企业落地我市,打通“焦炭—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链”以及“煤—焦—化—氢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的深加工,促进焦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市重点推进首钢水钢焦化、宏源焦化、六枝佳顺等3个项目建设。其中宏源焦化项目已动工建设,水钢焦化、山西美锦佳顺焦化等项目也计划于年内开工。三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建设项目。我市新建焦化项目均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大型焦炉,山西美锦佳顺焦化项目采用7.65米顶装焦炉、水钢焦化项目采用7米顶装焦炉。焦化项目均配套建设干熄焦及余热、余气发电装置,降低了产品能耗。四是鼓励企业谋划实施精深加工项目,将所有剩余的煤焦油、粗苯和焦炉煤气集中进行深加工处理,加快构建全市焦化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
(四)强化园区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综合考虑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功能建设、环保安全等因素谋划六盘水市焦化产业布局,按照“一核两区”(一核:盘北经济开发区;两区:六枝经济开发区、盘南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推动全市焦化产业协同发展。目前,盘北经济开发区已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报送申建化工园区申请及相关资料,六枝经济开发区、盘南产业园区等已启动申建工作,按照“分批分步实施”的思路,培育建设化工园区,为重大项目落地和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承载空间。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一)谋划找准产业发展思路。始终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发展方略,聚焦自身资源禀赋,紧扣新国发2号文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一是着力打造贵州省煤焦化产业集聚区,持续推进焦炉大型化、焦化产业新型化,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生产装置。坚持煤焦化行业“最优的生产工艺、最严的环保标准、最低的能耗”要求,推行焦化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积极打造“煤—焦—气—化”一体化集群发展示范区,以六盘水市丰富的煤炭资源及良好的焦化产业基础为依托,转化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焦化副产品,生产二甲苯、纯苯、非芳烃、工业萘加工、煤焦油沥青、针状焦、石墨材料等精细化学品、高附加值碳材料,向尼龙等高端材料延伸,实现传统焦化产业向精细化工、高端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鼓励引导焦化产业链条延伸。充分鼓励和支持焦化企业提高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副产物精深加工水平,大力构建以煤焦油、粗苯和焦炉煤气为核心的焦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引导鼓励焦化企业将剩余的煤焦油、粗苯和焦炉煤气统一集中在同一个化工园区进行精深加工处理,便于焦化副产品精深加工集聚集约集中发展。通过对各焦化企业的副产品集中进行精深加工,加快构建全市焦化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延伸焦化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促进焦化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着力打造贵州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焦化产业基地。
(三)大力支持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一是健全科技创新研发体系。健全政、产、学、研、商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研发体系,建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孵化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为骨干,以社会化和市场化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构建“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支持中科院、中煤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等在六盘水联合组建能源产业研究院,积极打造产业高端化建设示范工程。依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等本省高校资源,加强与周边省市高校合作,共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平台。二是加强核心技术与装备攻关。支持大型先进焦化技术应用;研发高附加值焦化化学品,延伸焦化产业链、拓宽产品幅;研究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利用关键技术,解决工程化问题;优化焦化关键工艺生产条件和流程设计,提高焦化系统集成、分质分级综合利用水平。利用焦化产业的合成气、副产氢,开展与燃料电池产业衔接的相关技术、装备研发,鼓励支持大型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氢能源技术装备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三是推动焦化产业智慧平台建设。依托“云上凉都工业产销对接平台”,打通跨区域产业供应链,实现上下游企业供需信息互联互通。鼓励焦化集聚区(基地)开展智慧园区建设,着力提高园区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能源管理、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能力。
2022年7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