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介绍
  • 主   题:2024年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新闻发布会
  • 时   间:2025-01-10 09:30:00
  • 地   点: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楼会议室
  • 发布人: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相关视频
发布词

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禄

1月10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发展改革委,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今年以来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总体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主动融入全省“一群三带”城镇空间布局,围绕建设“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和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实施城镇“五大提升”行动,狠抓“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4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中国凉都”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首批,以市中心城区、盘州城区为“双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沪昆通道城镇发展带和六盘水—六枝城镇发展带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玉舍、柏果、岩脚等重点镇在全域城镇化中的梯度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二是城镇经济繁荣发展。“旅居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先后荣膺2024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城市等荣誉,蝉联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排行榜首;举办烙锅节、凉都车展等特色促消费活动376场,销售额达21.24亿元、较上一年实现翻倍增长,城镇消费活力显著增强;城镇就业新增6.26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场主体总量达34.23万户、增速排全省第一。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煤焦电气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铝及铝精深加工、煤机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六枝化工园区获省级认定,盘北、水城化工园区获批培育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成效明显。

三是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面完成市中心城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10084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880户、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2793户;地下管网改造力度空前,共争取11.04亿元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33个项目实施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改造366.67公里,城市易涝点基本消除、城市燃气安全持续巩固。新型城镇化建设“头号工程”——六盘水火车站站前广场、高铁站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医院新院区顺利搬迁运营,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700.99万平方米。六盘水市第七中学、第八中学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占全市公办普通高中比例达6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49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8.21%,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四是城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入围全国“千兆城市”,累计建成5G基站14186个、基本实现重点城镇全覆盖;县城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预计达9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07%,城市社区“七乱”问题持续解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居环境更加舒适。

五是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普惠共享。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7%,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8%,新增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条并累计达到33条,482所县级以下示范幼儿园“园园达标”工程通过省级抽查验收,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项目建成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总的来看,我市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落户渠道,推动落实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二是持续激发城镇经济活力。聚焦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全力做强城镇经济,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加快完善园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发展能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聚集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持续深化“双问双服务”“双找双清单”“双向双对接”行动,不断做大市场主体规模。多层次打造城镇商圈,推动特色商业步行街升级改造,发展高品质夜间经济,大力发展城镇消费经济。

三是稳步实施城市更新。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和资金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进城市社区补短提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持续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困难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内部道路补断、畅卡,力争乌蒙大道、钢城大道等市政道路开工建设。

四是切实提升城镇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城市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防治;持续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规范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推动社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海绵城市等创建工作。

五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逐步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乡村地区延伸,完善城乡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进一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完善市县综合医院、重点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疗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各市(特区、区)、六盘水高新区加快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媒体报道

1月10日,记者从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302.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61%,位居全省第4位。2024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先后荣获2024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城市等荣誉称号,蝉联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排行榜首,“中国凉都”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主动融入全省“一群三带”城镇空间布局,围绕建设“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和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全市城镇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镇经济繁荣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普惠共享。

全面完成市中心城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10084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880户、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2793户;地下管网改造力度空前,共争取11.04亿元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33个项目实施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改造366.67公里,城市易涝点基本消除、城市燃气安全持续巩固;成功入围全国“千兆城市”,累计建成5G基站14186个、基本实现重点城镇全覆盖;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7%,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8%;新增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条并累计达到33条;482所县级以下示范幼儿园“园园达标”工程通过省级抽查验收;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落户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聚焦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全力做强城镇经济,扩大县域经济总量;加快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持续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困难问题;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幸福六盘水为最终目标,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全市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记者 邹弘毅)

往期新闻发布会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