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界别:
提出的《关于推进建设矿井和停建矿井建设充分释放优质产能的建议》已收悉。感谢对我市煤炭产业的关心和支持,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能源局研究,推进提案答复工作。现就所提提案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推进建设矿井和停建矿井建设步伐建议
截至2021年6月中旬,全市现有煤矿182个,总规模9938万吨/年。其中:正常生产(含试运转)煤矿66个,规模6005万吨/年;建设煤矿12个,规模930万吨/年;机械化改造煤矿16个,规模510万吨/年;停产停建煤矿88个,规模2493万吨/年。一是加快推进建设煤矿手续办理。目前,30万吨/年以下保留煤矿初步方案和安全设施设计已报省级部门审查;30万吨/年及以上、90万吨/年以下保留煤矿预计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两个设计”报审。二是加快煤矿建设技改。2021年全市计划建成或进入试运转煤矿15处。马依西一井、恒普煤业、格目底东井、聚鑫煤矿等一批大型煤矿有序推进,预计“十四五”期间建成投产。三是推进淘汰落后产能。2021年计划推进关闭煤矿9处,目前省能源局已公告关闭8处,产能150万吨/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四是逐一排查停产停建原因。全市停产停建煤矿88个。其中,缺乏资金停产停建煤矿44个,规模1416万吨/年;涉法涉诉停产停建煤矿12个,规模324万吨/年;正开展手续办理停产停建煤矿19个,规模498万吨/年;拟关闭退出13个,规模255万吨/年。
二、关于切实解决煤矿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解决煤矿融资难题。2020年市级争取国家、省对煤炭行业资金支持44821.401万元,用于电煤保供、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机械化智能化改造、煤矿安全投入、关闭煤矿等专项奖补。2021年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向上对接力度,积极争取支持,推进全市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1-5月,市能源局积极向上对接,争取上级奖补资金1.59亿元。二是强化资金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市、县两级财政按每年煤炭行业上缴生产性税收本级收入的10%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煤炭产业发展,市能源局目前正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三是发挥市级平台公司作用。目前市级已成立贵州能鑫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市内能源项目开发,搭建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市能源产业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关于督促煤矿企业做好“十四五”规划建议
一是我市正在编制《六盘水“十四五”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征求了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市(特区、区)能源部门及重点能源企业意见建议,将全市煤炭重大项目纳入规划,指导全市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巩固“两化”建设。全市正常生产煤矿“两化”改造完成100%,发耳煤矿建成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山脚树煤矿和发耳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下一步将推进大湾煤矿、发耳煤业、山脚树煤矿、金佳煤矿5G技术下井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六枝中渝煤矿急倾斜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攻关成果在六盘水市应用推广。“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动2.0版煤矿智能化建设,预计到2025年全市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基本实现机械化。
四、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建议
一是督促企业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定期开展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鼓励煤矿企业在职职工学历提升,目前邦达公司、紫森源公司与中国矿大等国内院校合作开展煤矿从业人员学历提升,促进企业现有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二是市能源局支持六盘水市师范学院成立了西南煤炭开采研究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能源创新和技术研发,大力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的需要。三是推进改变招工模式,变招工为招生。推动实施煤矿“招工招生一体化”,推行新型学徒制,不断强化煤炭产业人才基础支持,促进煤炭产业从业队伍更加适应“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需要。
2021年6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